三余堂名人轶事
2024-10-12 02:47:21
阅读数 7

三余堂名人轶事

一、 建祠之争

鉴于谱图原序文字叙述,三余堂陈氏宗祠建于1930年。关于祠建何地,当时族人确实争执了一番,主要是三门陈、庄陈、前刘三处陈氏族人。

据说前刘仁德公将建祠银元驴驮至庄陈北长塘,又被庄陈定河公拦下。结果三方赌气似地谈妥,将祠建在一个四不靠的名叫“老虎甸”的山风上。

现在看来,先祖为了建祠一事,似乎有伤和气,其实质上是敬祖尽孝的赤诚之心的一次大曝光。

二、 让他们吃去

祠堂建成之后,每年祭祖就在祠堂里举行。每次不但人数众多,而且礼仪隆重,其声势浩大,远近闻名。前往观光的异姓邻里,络绎不绝,对亲厚者少不了要请茶管饭,而不请就席却也年甚一年。好在祖上有祠堂田,收入颇丰。当时族人聚而议之,都异口同声地说:“让他们吃去。”

三、 斤米之祭

1960年左右,我们陈氏族人饱受三年自然灾害之苦,在极其艰难的日子里,并没有忘记祭祀祖先。1962年,由庄陈定如公承首,每人带了一斤米,尚举办了一次祭祖活动。

在简朴的餐桌上,须发皆白的前刘自禄公即席发言,扣人心弦,他说: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世上新人换旧人… …”意思是希望三余堂在祭祖事业上要后继有人。

从那以后,直到1982年,才又在庄陈重理祭祖事宜,屈指算来,三余堂祭祖整整间断了二十年。

四、 都是一家人

二十年未祭祖,族谊渐疏且不必说,就连相距咫尺的三门陈、庄陈的宗字辈和名字辈的青年人见面都不相识了。

一次,在马鞍山头上,两庄数名青年遇到一起,为一小事由争吵而欲动武,双方都手持鹅卵石,行人都望而生畏。不知是谁高喊:“不能打,都江堰市是一家人!”这一声很灵验,双方剑拔弩张之势嘎然而止,一场一触即发的群斗立刻冰消云散了。

五、 卖犁奇遇

三门陈自有公,自幼学就铸造手艺,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,重又操起旧业。一次赶集,有一干部模样的人令其纳税。当看破有公在签条上写出姓名后,该人好奇地寻问其住址,乃三门陈人。该人随让座留饭,热乎非常。

天理国法人情,世所难免,但愿陈氏族人,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,讲情说理,做一个文明高尚的人。

六、 请上车

庄陈定如公,生前有一次,欲乘顺便车去六合。见有一辆汽车正在装砂,便前去搭讪。“请问师傅贵姓,听口音不像此地人?”定如公问道。“姓陈,高邮人。”机师漫不经心地答道。“我也姓陈,祖籍高邮,随明永乐南下才到此地的… …”定如公在套近乎。机师听了爽朗地笑了说:“五百年前是一家,请上车!”

“只有千百年家下”。这句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,任何两个陌生人相遇,只要挑明是“家下”,便会倍感亲切。这是一种天性,是祖宗遗留下来的一种缘份,我们应该珍惜。

七、 猪过达家巷

六合城里有条达家巷,是回民聚居的地方。回民不吃猪肉是人所共知的,可以前的达家巷,就连汉人赶猪路过也是犯忌的,要是有人犯此忌讳真要闹得天翻地覆。然而,只要赶猪者以陈姓相告,就会平安无事,这是什么缘故呢?原来我们先祖有一男子入赘达家为婿,才得到回民的如此优待。这种跨越民族和姓氏地珍重亲族的情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
 

 

关于三余堂的名人轶事,一定很多。今仅写七件,意在:

 

聊述七件事,畅抒三余情。

闲时供玩味,增其爱祖心。

 

前一篇:前言